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kfq.yq.gov.cn 2025-10-14 10:59 来源:阳泉日报 放大 正常 缩小

今年以来,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以科技招商为重要抓手,以数字经济为战略赛道,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在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数字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多维突破

筑牢产业升级根基

高新区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分层培育、平台升级、资源整合、服务优化等举措,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痛点”,高新区制定“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培育方案。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依据企业行业属性与规模差异,筛选3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培育辅导,并组织启能、华益、华越八达等规上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为创新梯队储备“生力军”。此外,高新区高效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红利,完成2023年五类145个项目的政策兑现,兑现金额共计700余万元。

为给企业营造“心无旁骛搞创新”的环境,高新区科创中心联合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开发“企业安静期”小程序,该小程序集成企业画像、政策匹配、检查预警等功能,通过平台技术记录行政检查全流程,实现“检查留痕、企业评价、绩效追溯”的闭环管理。

“晋创谷·阳泉”的成功挂牌,标志着我市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晋创谷·阳泉”联动中关村智酷、赛迪顾问、清华启迪、国科创新等头部机构,深化创新孵化与人才培育合作,并与中工经联慧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探索建设“阳泉先进碳材料产业应用示范区”,推动前沿技术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

在孵化体系建设上,高新区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以优质载体持续汇聚创新资源要素,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着力推进“科创+产业”加速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高新区组织区内30余家企业完成2024年度142项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科技成果数量同比增长31.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幅69.7%,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同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为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年内已组织4场培训讲座、政策解读活动,并通过入企服务,完成区内企业专利情况摸排统计,针对性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高新区还为阳泉市未来建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专利审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咨询,助力企业将“智力成果”转化为“资本活水”。

 科技招商靶向发力

点燃产业发展引擎

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高新区聚焦智算、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以“建链、补链、强链”为目标,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心剂”。

围绕“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的发展思路,高新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优化智算资源,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目前,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联通、大唐、时维等智算项目有序推进。投运后,全市算力规模将达6000P以上,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高新区以山西未来智能算力中心为核心,谋划智算及应用产业链布局,下一步将与山西以及周边省市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对接,开拓智算产业。

高新区还从低空场景出发,探索科技创新新引擎,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山西山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阳泉市非凡职业培训学校、山西弘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已具备专业培训能力。其中,山西山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获得了民航局审定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资质,阳泉市非凡职业培训学校是市级“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山西弘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在低空驾驶员培训、飞行训练等领域建立常态化的“产教融合对接机制”。目前,高新区正积极申报山西省低空应用场景“先行区”。

数字经济蓄势崛起

绘就转型发展蓝图

以构建百亿级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为目标,高新区从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基地建设、场景应用落地、数据要素激活、保障体系完善五个维度发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主阵地”。

截至7月底,高新区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已突破400家,其中,数字经济示范型企业6家,在全市占比超50%;成长型企业12家,在全市占比超80%。数字经济“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达25亿元,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发展格局。

围绕“智算中心、数据标注、智能终端制造”三大基地,高新区深化人工智能示范区建设。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推进“2+N+X”算力网络体系,即“百度云计算+云峰算力”2个核心智算中心+多个边缘计算节点+无数终端设备,提升“数据存储—算力调度—算力开发—场景应用”全链条能力;数据标注领域,博彦、京东、腾讯等7家数据标注相关企业入驻,席位突破700个,业务覆盖数据标注、智能驾驶辅助标注等领域,正全力争创省级数据标注基地;智能终端制造领域,明科自动化智能开关研发生产项目、智林AI+IOT智慧教育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港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落地,为电子消费品专业镇建设奠定基础。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高新区聚焦能源、材料、装备等产业“痛点”,依托数转中心为本地企业提供诊断评估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家,企业数在全市占比超过80%;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多氟多阳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选山西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同时,高新区打造全省首个数智双碳平台,平台集成能源生产、消费分析、控排监测等功能,汇聚电、煤、油、气、热等全品类能源数据。

民生服务领域,高新区“智车之城”建设持续深化,依托车城网项目拓展低速配送、安防等应用场景,保持国内第一梯队水平;借助专项债建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八大特色场景”,为全市基层治理打造可复制的“平台+商业+数据+机制”融合发展样板;深化与市卫健委合作,汇聚检查检验、健康档案、慢病记录等多源数据,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政府治理数字化方面,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大脑数字底座,汇聚十多个领域政务数据,推出“阳泉AI政务助手”,为科技治超、城市管理等工作提供智能支撑;智慧交通(TOCC)平台实现数据融合共享与可视化监控,助力交通精准治理;智慧城管系统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理顺事件处理流程,形成准确、动态、直观的数据分析结果。

在企业数据价值化探索中,高新区以“领航数据产品”为试点,在省级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开展登记工作;率先实现山西交通领域数据资产入表零突破,“阳泉市城市智慧巡检数据分析应用”登陆北方数据交易中心;启动国有企业数据资产摸排,编制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模式。

为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高新区构建“载体、人才、政策、金融”四保障体系。人才方面,与高校合作开设实训专业,培训3400余人;载体方面,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55家企业,云谷科技创新园入驻近110家企业,形成“一园一城”格局;政策方面,出台《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配套1000万元算力券、1000万元数据券、1000万元模型券,构建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金融方面,与中国银行阳泉市分行推进“科创积分贷”,联合人民银行阳泉市分行设立“泉科贷”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5亿元,目前已为近10家科技型企业授信贷款近1亿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聚焦科技创新、招商引智、数字经济三大主线,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吴珊  张蓓蕾)


主办: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承办:高新区党政办公室、新闻宣传中心
联系我们:yqkfqxxzx@163.com Tel:0353-2292715 邮编:045000 联系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开发区大连街173号
晋ICP备05007173号  网站标识码 1403000026     晋公网安备 14031102000246号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