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时光荏苒,城市之东,“家·社区”的暖意如晨雾漫过河岸,浸润着每一户人家。阳泉高新区五渡管理服务中心东城水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翟蓉,始终扎根基层这片炽热的土地。她以“家·社区”为核心理念,以党建为“纲”、民生为“本”、智慧为“翼”,一步步打破邻里隔阂、提升服务效能,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温暖大家庭”。
党建引领 把“战斗堡垒”建在群众心坎上
“我们社区常住居民达6838户,是高新区户数最多的社区,以高层住宅为主,住户又多是年轻人,‘一门之隔互不相识’成了邻里相处的常态”。面对这一现状,翟蓉将党建引领作为破解困境的“金钥匙”,打造“党建引领 邻里+”社区治理品牌,建成集服务、活动、议事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党群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党组织凝聚群众的“主阵地”。同时,整合资源组建“智汇五家”治理共同体,构建“1+4+N”调处机制,高效破解治理难题与邻里矛盾,为社区赢得阳泉市“星级枫桥家园”称号。
为延伸服务触角,社区联动多方力量推出“一周一公益”服务,每周结合传统节日与居民需求开展惠民活动。通过发掘社区能人达人、联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商圈及物业服务公司等,不断扩大社区治理“朋友圈”,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邀请王垅派出所、高新区禁毒大队开展法治、禁毒宣传;联合东城卫生服务站、市妇幼保健院等提供义诊、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物业联建开通“解忧摆渡车”,推进电动车充电棚建设、自来水管维修、破损井盖更换等民生实事。
截至目前,“一周一公益”服务已举办100多期,吸引50余家单位、千余名党员参与,惠及群众万余人。通过一个个“小切口”举措,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成为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推进服务惠民的重要载体,实现治理水平与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民生破题 把贴心服务送到“家门口”
“群众‘急难愁盼’是检验社区治理成效的试金石,基层治理的核心,就是要把‘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支点’。”翟蓉始终践行这一理念,聚焦居民需求精准发力。
针对社区下辖小区分散、居民办事不便等问题,翟蓉推出“我和居民有个约会——流动办公日”活动。每周五将“流动办公桌”搬进小区,以“居民点单、社区接单、限时交单”模式,提供政策咨询、事项代办等便民服务,实现问题一线发现、源头化解。
“为居民服务,不能总坐在办公室等居民找上门,得把办公桌搬出去,让居民一出门就能找到我们。”翟蓉道出了活动初衷。在“流动办公日”机制下,社区对居民反映的高龄补贴申领、户口迁移、燃气安全排查等诉求,高效协调解决。截至目前,活动累计征集居民意见267条,受理诉求80余条,解决问题163件,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
除解决办事难问题,社区还聚焦居民精神需求空白,打造“社区学院”。盘活活动室,社区联合多方开设了技能班、兴趣班、健康班,邀请文化宫、老年大学及社区能人担任授课老师。如今,社区学院每月开设16节课程,累计服务超8000人次,不仅成为居民学习提升的平台,更成为邻里交流的“朋友圈”,让“小社区”真正变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智慧赋能 让数字效率与民生温度同频共振
“数字化不是‘花架子’,社区智慧赋能,关键是让治理更有人文关怀、服务更贴合居民需求。”翟蓉对社区数字化建设有着清晰的定位。
今年6月,社区依托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睦邻”微剧场。由网格员自编自导自演,围绕社区治理、民生服务、文化活动等主题,以情景演绎短视频的形式,吸引居民关注社区事务、参与社区建设,创新打造“短视频+社区治理”的宣传新模式。与此同时,社区上线“指尖民生——线上民意直通车”智慧服务模块。居民可通过手机实时发送诉求,网格员24小时内反馈处理进度,还能在线预约多项社区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
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中,社区让“线上直通车”与“流动办公日”互补:数字化高效破解民生难题,面对面服务传递暖心温度。通过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培育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节等活动,持续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不断增强群众的社区认同感与幸福感。
谈及未来,翟蓉描绘了东城水岸社区的美好蓝图:“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帮、邻有所乐的幸福港湾。”
在她看来,社区工作的核心在于 “用心” 二字。带着真心服务群众,时刻关注民生需求,进一步细化小区邻里服务单元;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务实的举措,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让 “近邻互助、邻里相融” 的新风尚,在社区落地生根,共同守护这份属于东城水岸社区的幸福与美好。